紅斑性肢痛癥陰虛絡(luò)熱證,治以滋陰清熱,涼血和絡(luò)法
劉某,男,15歲,主因雙足紅腫灼痛進行性加重2月余。
初診(2009年3月29日):患者2個月前原因不明出現(xiàn)雙足灼熱疼痛,遇熱或站立行走后癥狀加重,得冷稍舒,漸至膚紅浮腫,灼痛劇烈,不可落地,為求暫緩解其苦,雙足晝夜浸泡于冷水之中,并不斷更換,其苦不可言狀,曾輾轉(zhuǎn)求中西醫(yī)診治,未能稍有緩解,慕名而來診治??淘\患者痛苦面容,呻吟哭泣,雙足灼熱浮腫劇痛。喜食冷飲,眠差,二便調(diào),舌紅少苔.脈弦數(shù)。專科檢查:雙足自小腿中下1/3處至足背皮色紫紅,可見散在點片狀潰瘍,上覆黃痂、滲液,皮溫高,按之灼手,高度浮腫,按之凹陷不起,疼痛拒按,背動脈及脛后動脈搏動增強。理化檢查:白細胞11.5×109/L,中性86%,淋巴14%,血紅蛋白l24g/L;血沉37mm/h;抗鏈"O"1:400以下、類風(fēng)濕因子陰性;尿常規(guī)正常;肝功能正常。此乃五臟之火,尤其是心肝之火聚于足心,郁而不散,灼及絡(luò)脈,使絡(luò)脈之血沸騰,煎熬津液所致。西醫(yī)診斷:紅斑性肢痛癥;中醫(yī)診斷:腳板紅陰虛絡(luò)熱證。治以滋陰清熱,涼血和絡(luò)法,方選:三物黃芩湯、玉女煎加味。處方:生地120g,黃芩60g,苦參30g,生石膏100g,水牛角片30g,紫草30g,白芍30g,玄參30g,地骨皮30g,大青葉各30g,地榆15g,山梔15g,麥冬12g,牛膝15g,知母20g,生甘草15g,5劑,水煎服,每日1劑。
二診(2009年4月4日):自覺疼痛較前減輕,夜間能短時間入睡,仍喜飲冷水,納食可,二便可。原方續(xù)進。
三診(2009年4月11日):局部腫脹明顯減輕,皮色潮紅減退接近正常皮色,夜間疼痛明顯緩解,能夠間斷入眠,飲食正常。面色如常,精神正常,局部紅、腫顯減,潰瘍大部已愈。經(jīng)養(yǎng)陰清熱涼血治療后,血分中的火熱之邪得以漸清,因火熱邪毒耗傷的陰液得以滋養(yǎng)故紅腫熱痛諸癥均獲得好轉(zhuǎn)。邪退熱清,正氣不足,治療兼以益氣養(yǎng)陰扶助正氣。更方如下:生地30g,黃芩12g,生石膏30g,水牛角片12g,紫草10g,白芍15g,玄參15g,地骨皮15g,大青葉各10g,地榆10g,炒谷芽15g,生甘草6g,黨參15g,麥冬10g,五味子6g。
按:1.本病臨床比較少見,是一種擴張性肢端血管病,其特征為陣發(fā)性肢端皮膚溫度升高,潮紅腫脹,產(chǎn)生劇烈灼熱疼痛,極易與局部紅腫熱痛的感染相混淆,需引起高度重視?!吨T病源候論》指出“夫熱病攻手足,乃入五臟六腑,井滎俞皆出于手足指。今毒氣從臟腑而出,循于經(jīng)絡(luò),攻于手足,故手足指皆腫赤焮痛也?!钡拿枋?。說明本病雖發(fā)于手足而實根于五臟六腑。
2.本病疼痛發(fā)作時,局部皮膚潮紅、溫度升高而無寒熱全身癥狀,遇熱加劇,入夜為甚等癥狀,本病的病因病機為“陰虛為本、絡(luò)熱為標(biāo)”的辨證思路。
3.本案病情嚴(yán)重,疼痛劇烈,但在治療上并不尊“不通則痛”的理論而采用活血化瘀法,亦不因其紅熱的所謂“熱毒”而采用清熱解毒法。在藥物的選擇上以大劑量的養(yǎng)陰清熱涼血作用的生地、紫草、玄參、地榆、水牛角等集中藥力清其沸騰之血,同時選用具有清透氣分熱的石膏、黃芩、大青葉、山梔子等達到氣血雙清,陰復(fù)熱平之功。